科管所2025新生迎新交流活動剪影

科管所於 2025 年 9 月 8 日舉辦一系列迎新活動,促進師生交流。

    首先在臺大COCO壹番屋享用午餐揭開活動序幕。當日迎新活動由陳曉慧所長率所上教授和所秘書同仁們共同參與,並由葉峻賓老師主持了破冰活動,參與的同學不僅有台灣學生的熱情投入,也包含來自印尼、泰國、越南的外籍生,和來自挪威、荷蘭、德國的交換生,共約 40 位同學齊聚一堂、認識彼此。在主持人歡迎同學們來到與回歸校園,並勉勵大家充分利用與享受研究所生活寶貴的時光後,大家一邊品嘗精緻的日式咖哩,一邊也向全班自我介紹。在充分了解所上的各項課程、其中碩一同學廖苡彣與李佾柔活潑熱情地接受擔任班級的正副代表,協助未來班級活動的籌劃與所辦聯繫事務。
餐敍後的活動,為大稻埕的文化體驗交流活動。科管所師生一行人搭乘捷運前往大稻埕的永樂市場與導覽老師碰面,雖當天市場並未營業,無法一窺傳統市場的熱鬧景象,但在市場廣場合影留念後,滿心期待地開始大稻埕導覽。


永樂市場與百年藥房的故事    在參觀的過程中,科管所師生了一起學習到了百年藥房留下的文化資產,如何為現今奠下重要基礎;永樂市場對面的「屈臣氏大藥房」從外觀看上去就有故事。它並非現今常見的連鎖藥妝店,而是由台商早期取得香港屈臣氏代理權後興建的百年西藥房。據導覽老師所說,這棟建築在 1998 年歷經祝融之災,之後由創辦人後代努力奔走修復,才能展現今天具閩式特色的建築樣貌。一樓販售文創伴手禮與書籍,二樓是溫馨的咖啡館,三樓則成為藝文展演空間,為老藥房注入了新生命,也顯示了當創新元素融入藝文服務業時,更不容忽視傳統文化資產的重要性。

 

信仰與文化的核心——霞海城隍廟    參觀大名鼎鼎的「台北霞海城隍廟」這座三級古蹟,更為在場來自不同國籍學生,帶來跨文化洗禮。此處香火鼎盛,吸引本地居民或外國觀光客,慕名前來拜月老,求得好姻緣,而這樣的文化習慣更讓科管所參與的外國學生們對於參拜、添香油及光明燈的文化都感到非常新奇有趣。


建築的多重風貌    隨後,在導覽中科管所師生徜徉於大稻埕具有傳統風味的建築中,從街景的樣貌中了解時代變化的痕跡與文化融合。迪化街兩旁建築大多保留傳統騎樓,以應對台灣多雨氣候,但外觀卻大量採用仿西式裝飾,例如巴洛克風格的立面、拱窗、山牆雕飾,與紅磚、瓦片、木構件交織,形成「中西合璧」的獨特風格。沿路漫步,兩旁的街屋皆狹長而深,前方作為店鋪,後方則連接倉庫或另一間店面。店與店之間常設有中庭或天井,既方便採光與通風,也讓人看見早期商業空間的智慧。走在迪化街,不難想像當年茶葉、布匹、中藥材買賣興盛時的繁榮景象。


產業與文化的熔爐    沿著迪化街漫步,空氣之中都瀰漫著藥材香味,導覽老師特別跟外籍同學介紹大稻埕店家常販售的烏魚子、海參,也說明了小攤販賣的文房四寶。導覽老師也強調,這裡是名副其實的大熔爐:傳統產業、異國料理餐廳、特色咖啡館與文創小店並存。傳統與現代建築在街道的兩端形成強烈對比,衝擊卻不違和。


河岸風光與大屯山景    在大稻埕碼頭,曾是繁榮的河道街景,如今以貨櫃市集型式,聚集了各式各樣的美食與手作攤位,夕陽映照在淡水河面上,遠處的大屯山輪廓因天氣晴朗而清晰可見,成為休憩的好去處,也是觀光客體驗大稻埕多元魅力的最佳地點。
 

古跡建築、傳統街道、文創商店到大稻埕碼頭,說明了創新因素如何為傳統產業注入新活力,科管所師生在大稻埕汲取了古今中外的知識與感受文化氣息後,在斜陽下開心結束了這次滿載而歸的校外迎新交流。

本次活動特別感謝國際處贊助經費。

活動撰稿者: M11320005陳柔中